兩性關係中有一個能力很重要,就是帶給對方「快樂」的能力,這也是許多伴侶在相處交往久了以後逐漸消失的能力。例如你在工作中常有抱怨,你回家就想告訴你最親密的人,剛開始他會給你拍拍,聆聽你的煩惱,但久了他也會煩、會不開心。曾經有位讀者對於她不順利的感情很困擾,她說剛開始交往還不錯,但每一任男友都很快就厭煩想離開。當她給我看她平常和對方的互動對話,我立即能體會她男友的感受。對話大都是自顧自在講自己想講的事...
艾姬寫兩性專欄文章多年,不時遇到對自己欠缺自信的單身讀者,經常想要脫單卻又覺得找不到對象,甚至到了適婚年齡時產生單身焦慮。有些人會參加各種聯誼活動,有些人註冊各種交友軟體,有些人經常釋放出「寂寞」訊息,有些人則拜託親友幫忙介紹。然而,當交友狀況不是那麼順利時,只會承受再次打擊,落入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才找不到對象的自我價值低落感之中。 在此,我想訴說一個事實。想脫單卻無法脫單,除了緣份是一個較不可控的...
兩性關係經營,累積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關鍵。當信任感喪失時,容易爆發衝突,對方做的每一件事都令你半信半疑,互相猜忌、越愛越累。該如何強化愛情裡的信任感呢?提供以下可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秘訣參考看看。 真誠揭露個人訊息: 無論曖昧或交往,真誠揭露個人訊息是最初建立雙方信任感的最佳方式!例如在交友軟體認識對象,剛開始沒有可辨識的大頭貼可能是為了隱私權,但開始進一步聊天卻不願意交換照片,或是見面約會有意願交...
這個題目是讀者期待我分享的,原先設定是「給母胎單身者的脫單建議」,但我把「脫單」兩字拿掉了。當然和我的意識形態有關係,我在約會專家的月專欄合作已經超過三年了,照理說我應該要鼓勵大家各種方式脫單,才不枉費專欄稿費啊!在此感謝約會專家給我文字創作最大的尊重與自由度,讓我從我的觀點來分析單身這件事。單身者真的需要脫單嗎?與其為脫單而脫單,在沒有準備好時害人害己,不如先做好「認識自己」這門功課!為何有人去...
常有人問我維持婚姻的秘訣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或許在這個離婚率年年升高的年代,結婚超過十年仍有相愛幸福感的夫妻已經越來越罕見了。許多伴侶或許貌合神離、處在不時想離婚的情緒中、即使是互相抱怨的怨偶卻仍為了孩子而勉強維繫著家庭關係。維持婚姻關係並不難,難的是在婚姻中仍相愛。其實,我們並不是習慣了彼此的存在而讓愛情昇華為親情,而是在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讓「相愛」成為一種習慣。 如何養成相愛的好習慣呢? 以下是...
近期一則爭議新聞「流水席之亂」引起大眾關注與討論,一名準新娘匿名在社團發文抱怨男方準備以辦桌方式來舉辦婚宴,因為措辭充滿自我優越感以及對辦桌宴席的偏見,造成許多網友批評,隨著男方家人參戰,演變為各說各話又似真似假的連續劇。姑且不論事件的真偽,到底是幻想文刻意炒作或真有其事,艾姬都認為此事值得我們當作兩性關係案例來思考以及討論婚前應有的溝通。婚禮前應了解哪些事能幫助你知道伴侶以及他的家族和你的三觀合...
社會上渣男渣女故事屢見不鮮,隨著時代變遷與兩性平權,受害者不再隱忍,只等誰開第一槍就會紛紛出來揭發事實。獲得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人獎項的廖科溢被踢爆前段婚姻以及第二段婚姻之間疑似同時劈腿多位女性,和他陽光正面溫暖的形象大不相同,消息一出令外界譁然,紛紛提供各種分析討論。然而,防患於未然,如果在與感情對象相處時就能多所觀察與警惕,或許才能避免愛情詐騙橫行社會。 辨別真情假意困難嗎?雖說愛情是衝動和盲目...
在社群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對外發聲變得容易很多,但也突然增加很多亂象。經常看到許多藝人直播罵老公或男朋友,我的直覺則是這對伴侶最後大概不會有太好的結果。社群和直播,究竟是感情推手還是殺手?如果你也曾想在社群上爆料撻伐自己的感情對象或已經這麼做過,我希望你再重新思考一下這麼做的意義,以下是艾姬的觀點分析。 首先,請問問自己一個問題,感情發生衝突時你不找當事人溝通,卻把衝突點爆料在社群上的用意是什麼...
最近熱播的台劇《台北女子圖鑑》因為內容觸及南北刻板印象的族群敏感議題引發兩極化的評價和爭議,撇開南北論戰不談,這部戲其實探討和反映出現實社會的兩性關係現況,隨著女主角每集換男朋友,也有人戲稱根本是《台北男友圖鑑》啊!不爆雷談劇情,來談一下目前劇中所詮釋的愛情現象吧! 速食愛情的意義是快速找到對的人? 真的是快速體驗之後就能找到合適的感情對象嗎?或許甩開失戀陰霾最快的方式是投入下一段愛情,但不見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