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約會變成惡夢:從江祖平的勇敢告白談「約會強暴」

20250925-li17e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跟心儀的人約會,餐桌上有美酒、有笑聲,他看起來也很貼心。晚餐後,他提議去他家坐坐,你心裡有點遲疑,但覺得只是聊聊天,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結果,一切卻在你還來不及說「不要」時,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這並不是電視劇裡的誇張劇情,而是許多人真實的惡夢。

最近,江祖平公開自己曾遭性侵的經歷,震撼了演藝圈。目前正進入司法調查,無法下定論。但依據她的描述,讓人心疼的是,這並不是「陌生人攻擊」,而是來自她信任的人。這也讓大家開始正視一個被忽略很久的議題——約會強暴(date rape)。

什麼是約會強暴?約會強暴,指的是在看似親密、曖昧或交往的情境中,另一方在沒有得到你的同意下,強迫發生性行為。它可能伴隨灌酒、藥物,或單純用「你都來了,為什麼不行?」的話術,把拒絕壓下去。外表看起來,兩個人是「在約會」;但在受害者的心裡,那卻是一段永遠抹不去的傷痕。

為什麼更難說出口?
很多受害者會把責任怪到自己身上:

  • 「是不是我穿得太少?」
  • 「是不是我喝醉太丟臉?」
  • 「是不是我太輕易相信他?」

而社會上也常有人丟出檢討的話:
「早知道就不要去他家嘛!」
「自己願意喝酒能怪誰?」

這些聲音,都在告訴受害者——妳不值得同情,妳要為自己倒楣。於是,更多人選擇沉默。

但真相是: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被侵犯負責。錯的永遠是加害者,不是受害者。

在親密關係裡,很多人以為「沒有拒絕」就是「同意」。但真正的「同意」,有幾個關鍵:
1. 清楚說出 Yes:不是沉默,不是勉強的笑。
2. 必須在清醒狀態:喝醉、嗑藥、半夢半醒時的答應,都不算同意。
3. 可以隨時改變心意:就算一開始說好,過程中想停下來,也必須立刻被尊重。

這些原則聽起來簡單,但正因為我們的文化裡缺乏討論,導致許多人誤以為「反正我們在一起,就應該發生什麼」。

我們能做什麼?
1.教育下一代:不只是性教育,還要教「同意教育」,從小懂得界線。
2.支持受害者:當有人願意分享經歷,最重要的不是質問「妳為什麼要去他家」,而是給予傾聽與陪伴。
3.改變社會觀念:真正的親密不是「妳欠我」,而是「我們彼此都願意」。

江祖平的勇敢,不只是她自己的療癒,更是替無數沉默的人發聲。她提醒我們,約會應該留下浪漫回憶,而不是陰影。愛與性,只有在彼此真心同意的狀態下,才有意義。否則,再熟悉的關係,也可能變成最深的背叛。

願我們能讓「約會」回歸本意——一場期待、甜蜜,而不是惡夢。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woman-in-black-shirt-and-black-pants-sitting-on-bed-D-Dh6yUy8-M

本文同步刊載於約會專家 跨平台交友